信托课堂 |“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 —— 资金安全篇

时间:2020-03-12

一、守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三个切勿三个务必”要牢记

个人金融信息与个人的资产、信用状况高度相关,一旦泄露可能会对个人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如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掌握的个人金融信息实施精准诈骗。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是财产安全的基础,因此,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都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

金融消费者也要牢记“三个切勿”“三个务必”,共同守护金融信息安全。

“三个切勿”:一是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等转借他人使用;二是切勿随意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个人金融信息;三是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个人金融业务,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三个务必”:一是提供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务必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以防被挪作他用;二是在下载APP或登录网站时,务必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尤其是个人金融信息;三是在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金融业务单据前,务必要先完全撕碎或用碎纸机销毁。

二、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三保持三务必”要牢记

    广大消费者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保护财产安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到“三保持”、“三务必”。

    “三保持”:一要保持高度警惕,对于打电话、发微信自称“是某身份”的人员,不能盲目轻信;二要保持沉着冷静,听到亲友发生事故、财产损害等紧急信息,不能惊慌失措;三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中奖、领红包、超低价、超高薪等好信息,不能贪图小利。

    “三务必”:一是务必多留心疑似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可通过拨打官方电话、官方网站查询、与亲友讨论等方式核实确认各类信息真伪;二是务必多学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并及时提示家里的老人、小孩,共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务必及时寻求帮助,一旦发现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要尽快拨打110报案,并准确提供骗子的账户、账户名称。

三、确保网络交易安全,“八个应该”要牢记

随着网络交易的普及,消费者除了使用银行卡支付外,也经常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进行支付,网络交易更加便捷,但也有不少不法分子伺机利用网络交易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

为了保障网上交易安全,请牢记“八个应该”:

一是支付密码应设置高强度密码,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不同支付方式设置不同密码,并定期修改;

二是网络交易前应确认网址是否正确,要选择正规的网站进行网上支付业务,避免通过虚假、钓鱼网站进行交易;

三是完成网上交易后,应及时安全退出,避免发生后续风险交易;

四是在进行境外网上交易时,应通过安全途径,开通相关认证服务;

五是应避免通过公用WIFI进行支付,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进行网上交易,以免泄露账号及密码等信息;

六是应注意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登录不明网站,避免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马病毒;

七是办理网络购物、退货、退款时,应认清官方渠道,切勿轻信不明身份的电话、网络聊天工具或其它形式提供的非正规的网络链接;

八是收到可疑网上交易提示时,应谨慎确认,如有疑问应直接拨打银行、支付宝、微信等客户服务热线查询,切勿直接回复消息或点击链接查询。

 

【案例警示】

 

案例一:网购退款变贷款,资金损失惨重

 

    一、案情简介

某大学生赵某接到自称淘宝网店“客服”的电话,称她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可获得退款,并表示会立即将购物款退还赵某。对方准确说出她的名字、订单号、购买衣服颜色、型号等详细信息,赵某信以为真。但此时“客服”提出了一个退款条件,必须有支付宝的极速退款资格,而该资格要有足够多的芝麻信用分值,“客服”表示,他会转6000元的保证金帮赵某提升芝麻信用分,但之后赵某需将这笔钱退还给网店。赵某同意后,“客服”加了她微信,并发来名为淘宝退款的网页链接。赵某点进去按照提示操作,很快收到6000元,赵某以为这是“客服”转来的保证金,便将这笔钱转给对方。但事实上,赵某收到的6000元就是赵某按照“客服”指示操作从小额贷款平台借贷出来的,赵某也没有收到任何退款。

    二、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到个人的网购信息,随后伪装成购物平台的客服人员,以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发错货物等理由,主动提出要为买家退款,甚至提供多倍赔偿,骗取买家信任。再通过网络借贷APP或钓鱼软件等方式设陷行骗,“耐心”指导受害人操作,骗取受害人钱财。

虽然这种骗局漏洞百出,但部分消费者对此缺乏了解,为了快速退货退款并获得赔偿,反而中了骗子设下的圈套。特别是一些已经在走退货流程的客户,一旦接到这样的电话,很可能会因为轻信而上当受骗。

    三、防范建议

    近年来,网购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方式,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伴随而来的也有不法分子制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陷阱,大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牢记以下几点:一是网购时一定要在电商平台上与卖家沟通,而不是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联系客服人员,这样才能有效提示和拦截站外钓鱼网站;二是如果需要退货退款,一定要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官方渠道进行相关操作,确保退货退款流程在电商平台的监督之下进行;三是如果退款时对方提出需要转账、汇款、贷款等要求,务必保持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四是不随意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不轻易点开陌生的网址链接,更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任何个人信息。

案例二:“注销校园贷账户”,小心网贷新骗局

 

    一、案情简介

    2019年9月,刚大学毕业的车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360借条”客服,查到车某在大学期间曾在平台注册过账号,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车某须配合注销大学期间注册的网贷平台账号,否则会影响到个人征信。随后,对方又报出了车某的个人信息,车某信以为真,便添加了其QQ号。对方给车某发了所谓的“工作证明”等文件,进一步获取信任,随后告诉车某要先把额度清零后才能注销,并指示车某把“360借条”的额度提现出来并转账到指定账户,表示该账户的钱会自动偿还提现出来的贷款,不产生任何费用。车某成功转账后,客服称后台显示由于车某在其他借贷平台也有注册信息,导致无法注销,并指示车某在“京东金融”、“小米贷款”等网贷平台进行了同样的操作。在陆续转账7万余元后,车某才意识到遭遇诈骗。

    二、手法分析

    近年来“校园贷”骗局通过社会各方的宣传普及,其套路和危害已经为大多数人所了解。然而,不法分子却由此“拓展思路”,实施新型诈骗。新骗局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不法分子会伪装成“网贷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在沟通中提供伪造的“平台营业执照”、“客服工作证”等,并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贷款信息等,获取受害人信任。二是编造理由让受害人陷入恐慌,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或产生其他严重后果。若受害人表示在校期间未注册过相关账户的,则称其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也需要配合注销。三是要求转账以完成所谓的“清零”和“销户”,当受害人陷入恐慌情绪时,不法分子会诱导其按照步骤完成提现和转账操作。

    三、防范建议

    “注销校园贷账户”类诈骗,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主要是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群体。青少年学生只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才能免受侵害,请务必牢记以下几点:一是接到有关“注销贷款账号”、“清空贷款额度”等内容的电话,不要轻易相信;二是进行钱财交易要提高警惕,在确认对方身份前,切勿轻易向不明人士转账;三是如有疑虑,一定要及时通过官方客服或向警方咨询核实,避免财产受到损失;四是若对个人征信有疑问,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不必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