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课堂 | 以案说法——警惕伸向老年人的非法集资“黑手”

时间:2021-03-12

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

养老服务机构向老年人非法吸收资金案件屡有发生

有不少不法分子打着“养老”的幌子

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的高收益项目

由于老年群体对金融知识的缺乏

防范金融风险能力较弱

导致不少老年人血本无归

今天浙小金就为您“以案说法”,通过经典案例,帮您识别非法集资陷阱、守住养老钱,快来看看吧!

-案例-

2015年初,63岁的李阿姨从朋友那里听说了一个养老公司,花5块钱就能办一张会员卡,每个月定期有小礼品可以拿。李阿姨半信半疑地办了一张,几个月来陆陆续续参加了好几次公司组织的活动,“主要就是大家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挺热闹的。”而且几乎每次都能拿回点鸡蛋、米、油等小礼品。

熟了以后,业务员向她推荐起了公司的一款“养老”产品。“李阿姨,我们公司是专业做居家养老项目的,您现在投点钱,到时候就能优先入住我们的养老院!”不仅如此,对方承诺这笔钱保本付息,年化收益率更是高达10%-11%,投得越多回报越高。

刚开始李阿姨还有些不放心,先投了3万元“试试水”,因为每个月的利息都能准时到账,她开始放松警惕。到2017年,只要有点闲钱,李阿姨就会习惯性地往里面放,期间还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低价游影城和大峡谷等活动。

2018年4月,因为一笔利息迟迟没有到账,李阿姨打电话去公司询问情况,被告知钱过几天就会打过去。没想到几天后她从电视上看到了公司出事的消息,跑到现场一看,已经人去楼空。

 

-浙小金风险提示-

面对非法集资的陷阱,公众要提高防骗意识,做到“四个不”。一是对高息“诱饵”不动心;二是对老板“实力”不崇拜;三是对企业“背景”不迷信;四是对熟人“热心”不轻信。

老年人是非法集资人重点营销对象。我们对老年朋友投资提示如下“三要件”。一要和子女或朋友商议;二要对相关公司企业的资信、经营范围、业务活动等经营运作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三要比对新闻媒体报道的非法集资常用套路及其特点。

忠心建议:老年朋友通过金融机构选择低风险的产品进行理财,保障资金安全。

 

版权说明:部分图片和内容整编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承诺将在24小时内处理。